国内最大的赣州二手叉车市场
让您省时、省力又省心,服务热线:123456789
 
赣州智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迎宾大道
手机:0000
联系人:0000
邮箱:0000
中国专业二手叉车交易市场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装备制造“混搭”服务业走出“国际范”

时间:2013-01-18 16:11来源:未知点击:

装备制造“混搭”服务业走出“国际范”

装备制造,这个不断将传统工业与新科技、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融合的行业,再次有了新的发展方向。1月16日召开的“全省装备制造服务业发展交流会”,堪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潮流发布会。会议上,装备制造和服务业,看似不搭的两个词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今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流。
  转型 势在必行
  自上世纪初期,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仅能提供产品阶段,而且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高端市场依赖进口。在世界经济形势下行情况下,企业订单减少。按照国内行业权威部门对今后形势的研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面临巨大压力。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两条线路,一是纵向向本行业高端发展,做精做专,提高附加值,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二是横向向延伸服务发展。制造服务业在国内还是新兴词语,但在发达国家人们已不陌生。世界500强企业所涉及的51个行业中,有28个属于服务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服务业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交流会上,国家机械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告诉记者,按照“微笑曲线”理论,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环节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生产制造则处于底端。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始终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实施制造业服务化,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我国装备制造业虽出口情况不错,但却属于利益末梢。
  朱森第说,装备制造业转型不但是竞争的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如今市场需求多样,不但要求产品高效低耗,还要求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绿色化,尤其是要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融合,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数字化。绿色、智能、服务、融合、超常将是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尝试 初尝甜头
  装备制造是黑龙江省的十大重点产业之一,企业众多,实力雄厚。面对市场变幻,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迈出了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的步伐。
  曾荣登福布斯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的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专利不断。根据博实的经验,他们的生产线每年每条检修改造服务费在3~7万元之间,为此,博实不但建立了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还在天津、上海、淄博用户地设立了产品服务中心,并计划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设备保运、备品备件支持的快速服务体系。
  齐齐哈尔华工机床有限公司迈出的步伐更大。董事长周立富有一个口号:“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制造服务业,说起来有些朦胧,其实就是生产企业不仅要向客户提供产品,还有依托产品的服务、遇到问题整体的解决方案。具体到华工,就是客户买了机床,不会操作没关系,我们派人去;不会维修没关系,我们派人修。”
  “一开始,华工尝试在售出机床的同时将维修保养的工作接下来,后来提供操作服务,慢慢地我们意识到,哪里有钢铁厂,哪里就有市场,我们可以把机床厂建到钢铁企业里。”一个外建工厂的新模式在周立富脑子里形成。2011年,华工与莱芜钢铁公司正式合作。由华工投入价值800万元的式样加工设备,并长期派驻一个研发、维护团队确保设备24小时可靠运行,并按照莱钢下达的式样加工,效益分成。通过对莱钢总体生产工艺的改革,每年为莱钢节约成品钢约2万吨,折合人民币5000万元。而通过三年的效益分成,华工可获得2500万元的经济效益,莱钢则获得整个生产线。这个创新合作模式,在业界引起轰动,受到了宝钢、武钢的青睐。
  通过延展服务,华工和很多钢铁企业结成了完美的组合,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效益。近三年来,华工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产值达1亿元,每年增幅20%,其中增值服务占销售收入的50%以上。
  发展 创新驱动
  虽然已有企业迈出了转型步伐,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众多,且老企业多,老产品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为突出。朱森第认为,装备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关键在于思想意识。
  省工信委副主任方安儒说,现代制造服务业既可以像华工那样为客户提供成套设备,维护整个车间,也可以优化生产供应链管理,甚至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带动客户发展,装备使用后的回收与利用上也可以多动脑筋,最后形成产业聚集区,建立一个公共研发设计、检测试验、原料供应、信息化服务平台,解决集聚区内中小企业技术、试验力量、资金不足的难题,提升集聚区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目前急需结合自身“十二五”规划,精心谋划好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近期和长期规划,围绕主机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开拓设备成套、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等服务。不断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和产品性能之中,提高产品质量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投入,注重管理的学习和创新,多方面促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发展。